從計程車業來談「剩餘流量」

在全國性的計程車行中,「台灣大車隊」(55688)的知名度一直都是名列前茅,緊追在後的車行還有「大都會車隊」(55178),這兩家全國性車行也一直輪流佔據了台灣高鐵站點的計程車排班權。(另外還有一家中華大車隊曾經取得了新左營排班權)。

高鐵的計程車排班權可能是全台灣標準最嚴苛的,包含五年內的新車、一律穿制服(襯衫領帶)、或是不能讓乘客看到抽菸等等,也因為如此,55688與55178因為高鐵排班競爭,開始大幅提升乘坐體驗,讓計程車業開始有了體驗優化的動力,尤其是一些站點城市本身,如果不進高鐵排班,進市區也很少有客人,所以司機大多願意配合車行的規定。

除了這兩家車行,是否可曾聽過城市衛星車隊(55899)?這個車隊其實整合了四個車行,形成頗具市場規模的聯盟,而這個車行可以逐漸展露頭角的原因,其實是跟台灣大車隊結盟。

55899其實是55688的副品牌,當我們打電話給55688,當下沒有55688的車子在附近,系統就會主動詢問消費者意願「是否願意接受城市衛星車隊的服務」,這時如果消費者願意,提供服務的計程車就是55899。在這種情境下,其實55688產生的「剩餘流量」,就自動轉移到了55899。

55688為何願意這樣做?55899本身就是55688的副品牌,其實就是扶助自己的副廠牌。另一個原因是,如果不這樣做,這個流量就消失,很有可能轉移到55178,一旦轉移到55178,而這些流量又流到體驗還不錯的計程車,這些流量就可能往後就一直留在55178,再也回不去55688了。

55688與55899的差異性,其實是司機願不願意接受嚴格的規範,55688的司機跟公司之間的抽成與相關優惠的吸收,司機往往居於弱勢,但是因為55688的品牌光環,從這個光環取得的收益也比較高;55899的司機就比較不願意接受規範,當然服務體驗也不若55688那麼好,這時就形成了有趣的現象,55688不擔心55899搶走生意,而55899又為了把剩餘流量留住,盡量的提升服務品質,形成了這個體系下服務品質提升的現象。

所以55688利用自己的「剩餘流量」來避免顧客轉移到55178,形成了競爭門檻,同時利用這種副品牌的模式,擴大車隊的規模,用以對抗進入門檻較低的Uber,在Uber提供服務的城市裡,還有餘力跟擁有高度科技優勢的Uber分庭抗禮。

每個從60分要成長到80分的產業,其實都應該花一點時間思考你的「剩餘流量」跑到哪裡去了?有沒有因此讓同業拉近了跟你之間的差距?如何導引「剩餘流量」,讓它可追蹤、可利用、可循環,這是每個發展中的企業,應該花點時間思考的議題。

--

--

I am Nor Chen / Poseidon Service Design

User Researcher / Service Designer / trainner / Facilitator / UXcube found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