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ano Model的一種改版方式

自從開始在一些場合介紹狩野分析「Kano Model」這個工具後,到2023年底應該也談過超過100場了,也陸續看到很多朋友有效率的使用這個工具,也謝謝願意在自己工作上嘗試的人。(我必須說Kano Model帶給我很多服務體驗的啟發)

當然每個工具都有其使用的限制,就算是可以使用Kano Model的情況下,每個人在使用過程中,還是會有一些來自於受訪者端的質疑,讓收資料的過程中,不免讓研究者擔心。

從學員端我收集到幾個過去幾年主要被受訪者或是同事的質疑的點:

1.正向提問與反向提問,選項都一樣,容易混淆。

2.有提供這個服務我還忍受什麼啊?

3.沒提供這個服務怎麼我還會覺得應該的嗎?

4.無差異的功能我還需要知道嗎?

5.反向型機會太低了,我們還要調查嗎?

我過去在對岸的學術論壇上,有看到過一個簡化版本,我自己也會在一些小眾服務中使用,也曾經比較兩種方式的結果,的確在一些服務的調查中,差異不大。

在您繼續看下去前,請謹記3個原則:
1. 請忠於每個研究方法的原始模型,每個工具的設計,一定有其背後的意義,請先了解一個工具後,再來使用延伸版本。

2. 每個工具都有其使用上的限制,請記得試做2~3次之後,了解每個工具細節,再來正式應用在自己的工作上。

3. 有個資深前輩的指導是很重要,可以多問問多交流,請不要把我當唯一的資訊來源。

首先,當妳的受訪族群不太適應問卷調查,常常有以上抱怨時,你可以這麼做。

  1. 請在Kano Model的對照表上,刪去正向題中「能忍受」選項,避免抱怨2的情況。
  2. 請在Kano Model的對照表上,刪去反向題中「應該的」選項,避免抱怨3的情況。
  3. 請在Kano Model的對照表上,刪去正向題中「不喜歡」選項,以及反向題中「我喜歡」選項,這樣就可以不用看到R與Q的結果。

如此一來,既然沒有那些選項,正向提問與反向提問在抱怨1的情況就不見了,正向題選項跟反向題選項,會有很大的不同。當我們不想理會「無差異」的服務時,你的資料處理的演算法,本來要列出25種情況,現在只要列出5種情況。

當然,如果你還是有一點疑慮,可以改成這樣子:

以上,分享給經常使用Kano Model的朋友一些參考。

--

--

I am Nor Chen / Poseidon Service Design

User Researcher / Service Designer / trainner / Facilitator / UXcube found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