勝負在戰場之外:路易‧莎 VS 星巴克

--

路易.莎咖啡門市數量,成功超越星巴克門市的新聞,在市場上響起一陣歡呼聲,這陣歡呼聲透露出市場有股對於路易.莎咖啡的期待,同時也讓消費者對於高價的星巴克,有一種一吐怨氣的感覺。另一個搶佔指標書店進駐的新聞,看得出路易.莎新聞操作的鑿痕,積極的動作得到了市場回報,在此恭喜路易.莎咖啡。

路易.莎咖啡跟星巴克咖啡被歸類成同型態的咖啡連鎖門市,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兩家品牌的門市服務提供方式,都是前後台合一的服務體驗,也就是沒有封閉式的廚房空間,消費者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咖啡如何製作,同時消費者去任何一家門市,都會預期得到「一致的體驗」,而這也是85度C一樣走低價路線,但卻沒有跟星巴克相提並論的原因之一。

另一個相同點是,兩家品牌都提供門市電源服務,讓商務人士得以帶電腦工作,也沒有限制時間,小型會議都有可能在兩家品牌的門市進行,可以討論事情的氛圍,也延伸出聊天的空間,讓中產階級者都有可能選擇這兩家品牌,跟三五好友,見面交誼。但是兩家品牌的價格策略,明顯讓客群面貌產生寬窄的差異性,路易.莎咖啡的客群層面廣,星巴克顯得窄了點。

但路易.莎咖啡真的超越星巴克了嗎?如果我們整體來看,路易.莎咖啡巧妙的利用早餐外帶取得了一天第一批的客群,這一批的客群其實並不是從既有的連鎖咖啡市場中取得,很有可能是從傳統早餐店瓜分出來的。路易.莎咖啡的取點除了明顯的趨近星巴克,有另一個店位取向是上班族必經的路線,乍看之下覺得是跟星巴克競爭,但是路易.莎咖啡的早餐組合價位,在大台北地區的確有些霸凌傳統早餐店之嫌。而路易.莎咖啡老闆前一陣子就表示,佔了營收4成的外帶需求,早餐與輕食佔營收比例三成,這其實並不是星巴克的市場。

與其說路易.莎咖啡超越星巴克,不如說路易.莎在餐飲市場中開了很多戰線。茶飲、早餐、輕食,才是默默被蠶食的市場,咖啡廳其實只是保護色。

星巴克真的受到威脅嗎?或許有,也或許沒有。就渠道觀來看,兩家品牌都算是multi channels的零售方式,不論有多少宣傳力道,消費者依然還是得到門市才能消費,但這其實只是表面上。星巴克挾著母公司集團的資源,經營渠道早已從既有門市,跨足到7–11超商之中,一瓶99元星巴克上架咖啡,甚至更進一步,開發出多種聯名商品,在便利商店通路銷售,所以星巴克的multi channels是多管經營,這個方式並不是路易.莎咖啡可以觸及的通路,而星巴克默默在線上商城鋪路,咖啡實體門市的重要性,隨著房市市場趨緩,或許現在正是集團的一次獲利了結,門市展店數或許不再重要,頻繁的買一送一或許都只是表面的經營手法而已。

對我而言,在南部我總是屬意路易.莎咖啡作為我在外面工作的地點,價格的確吸引我,電源取得方便,一天6小時花費200左右,的確是首選。我會選擇星巴克的情境,大多是在高鐵站或是家人出遊,大人小孩的需求都可以顧及,但是我在台北需要地方工作時,我完全不考慮星巴克,也不選路易.莎,反而是上島咖啡聽得到我的青睞。

對我而言,真正的商務人士商談的「平價地點」,上島咖啡才是首選。星巴克的質感比較趨近於過路的商務人士,而不是專程去開會晤談,更坦白一點,星巴克的咖啡文青味淡薄了點,雖然內部裝潢受到部分文青人士認同,但是上島咖啡內部裝潢、器物、以及服務人員,營造日式咖啡味的情境,星巴克的人員與器物,明顯已經不在文青市場中,或許真正有機會超越星巴克品牌地位的是上島咖啡。而路易.莎能夠超越的,可能就真的只能在數量以及區位上,營造市場關注的市佔比,期待得到更大投資者的青睞了。

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.

--

--

I am Nor Chen / Poseidon Service Design

User Researcher / Service Designer / trainner / Facilitator / UXcube found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