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人選之人」揭露了甚麼?

本劇的基本元素:選舉魂+女權議題+幕後

當然還有其他的元素:跨界導流+商品置入+隱性同志政治正確

但看完本劇其實我只有4個想法

==怎麼辦~謝盈萱演到哪都是謝盈萱==
當看過俗女養成記、四樓的天堂,現在看了人選之人,感覺上,就是謝盈萱去應徵了不同的工作,然後用自己的風格,在不同職場與人際關係間產生不同的互動。

回想起來,我開始不太清楚,俗女、四樓、人選,原本的角色應該是怎樣的人設,還是說,導演在選角時就是覺得謝盈萱可以無縫嵌入故事的腳色,如果是如此,我只能說大部分吸引人的故事,都剛好會有這麼一個類似謝盈萱個性的人物。

我特別想提[非常律師禹英禑]的女主角朴恩斌。如果大家有空去翻閱她的新聞畫面,除了他最近獲獎那次有刻意營造之外,坦白說,朴恩斌的本來樣貌,跟禹英禑完全不同,你很難在新聞採訪中,從朴恩斌身上找到禹英禑的影子。

更延伸的觀察,這些上Netfilx的台劇,開始變成故事內容可能只是主軸之一,反而觀察演員在不同劇集中的表現,差異性有多大,這才是賣點。

如果你願意看一下在「茶金」裡的黃健瑋、斯卡羅裡的黃健瑋,以及「人選之人」裡的黃健瑋,或許你可以知道我為什麼一開始提了謝盈萱。

==是否該強調政治工作的辛苦?==

當然,政治工作不輕鬆,或許也很難兼顧家庭,但其實每一個需要投入精神的工作,都是一樣的,而政治工作的特殊之處,就是你的成果會影響社會,而這是我們應該要思考的,政治工作的理想都是會牽動社會,代表後續的影響有可能是社會更進步,但是,也有可能是社會更沉淪,所以凸顯政治工作的辛苦,在另一面,也忽略了被影響的社會悲苦。

或許美化政治工作,就是本劇最大的置入。

==小情小愛才是純粹的愛情==

本劇在伴侶議題上有一些隱性的揭露,副總統候選人夫婦、方文正與其伴侶、文宣部主任與其妻子、以及文宣部職員與記者。

副總統候選人夫婦,影射政治人物的另一半往往也是公關的工具,而家庭功能其實已經不存在。

方文正與其伴侶的定位,其實是想帶出未來台灣也應該要有同志伴侶的總統候選人,進而建立伴侶議題不應該成為影響候選人觀感的議題。

文宣部主人與其妻子,與其說是強化「工作平等」的重要性,不如說是個人與群體的比較,為「自己」付出對照為「群體」付出,是否應該成為衡量重要性的標準;換個更具體的例子。

如果你是擁有高階技術的航空人才,這時候有一顆隕石在一周後要撞擊地球了,但你發現,這時候只有你才有辦法駕駛特殊的航空器,近距離撞擊隕石,地球才能得救,但你也會犧牲。你會選擇犧牲自己,還是跟你最親愛的家人度過人生諸最後一周?

每個人都不需要說出自己的答案,但那個重視家人的答案可能不是你想像的那樣。(打住)

而文宣部職員與記者的愛情,雖然在劇中著墨甚少,但那才是最純粹的愛情,一個是心懷理想,一個還沒去嫁有錢人,本劇放入這個片段,還是或多或少的讓人覺得,愛情都會有純粹的時刻。

==你的候選人不是你的候選人==

劇末勝選的場景,相信讓不少人感染到勝選的氣息,甚至因為在野黨挑戰成功,而感到理想成真,社會有公平正義。

如果你也有感受到如上的陳述,醒醒吧阿宅,這個劇情是假。

假的劇情如果帶給人有真實選戰的欣喜感,那你如何確定,在真實選戰之中,你支持的黨派當選時,你當下的欣喜感,是真的因為勝選感動,還是選戰過程中,你就是個不斷被操弄的棋子?你的感動或許跟你支持的人選無關。

對我而言,合格的選民有三種:

下者,因為候選人當選對自己處境有利,所以投他一票。

中者:因為候選人推動的議題跟自己一致,所以投他一票。

上者:長期觀察候選人,也有直接間接的接觸,因為人品投他一票。

其實大多數的選民,都會覺得自己的上者,但其實大多數的選民都很難直接間接的接觸候選人,或許很多人連自己投票支持的民意代表,質詢與立法的內容,從來沒有去了解過。

本劇很隱性的要人去思考,台灣過去的民主歷程,或許不是從專制走到民主,而是從專制走向民粹。如果我們要走向民主,取得「直接資訊」才是唯一的投票參考,新聞、政論、遊行、造勢,這都是選舉中,民粹的標準工具。

--

--

I am Nor Chen / Poseidon Service Design

User Researcher / Service Designer / trainner / Facilitator / UXcube founder